阿苏小说网将在第一时间更新小说朱自清散文集
阿苏小说网
阿苏小说网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穿越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小说排行榜 短篇文学 推理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科幻小说 伦理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竞技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狌奴新娘 舂情大发 红杏新芽 銹母攻略 落难公主 异域深渊 秘密暑假 红映残阳 四面飘雪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苏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朱自清散文集  作者:朱自清 书号:40041  时间:2017/9/13  字数:4054 
上一章   论百读不厌    下一章 ( → )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讨论会,讨论赵树理先生的《李有才板话》。座中一位青年提出了一件事实:他读了这本书觉得好,可是不想重读一遍。大家费了一些时候讨论这件事实。有人表示意见,说不想重读一遍,未必减少这本书的好,未必减少它的价值。但是时间匆促,大家没有达到明确的结论。一方面似乎大家也都没有重读过这本书,并且似乎从没有想到重读它。然而问题不但关于这一本书,而是关于一切文艺作品。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百读不厌,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是作品的不同吗?是读的人不同吗?如果是作品不同,百读不厌是不是作品评价的一个标准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索一番。苏东坡有《送章惇秀才失解西归》诗,开头两句是:旧书不厌百回读,读深思子自知。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读深思。《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章惇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的读下去。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有许多注解,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考证,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够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但是后来所谓百读不厌,往往不指经典而指一些诗,一些文,以及一些小说;这些作品读起来津津有味,重读,屡读也不腻味,所以说不厌;不厌不但是不讨厌,并且是不厌倦。诗文和小说都是文艺作品,这里面也有一些语言和历史的课题,诗文也有些注解和考证;小说方面呢,却直到近代才有人注意这些课题,于是也有了种种考证。但是过去一般读者只注意诗文的注解,不大留心那些课题,对于小说更其如此。他们集中在本文的诵或浏览上。这些人诵诗文是为了欣赏,甚至于只为了消遣,浏览或阅读小说更只是为了消遣,他们要求的是趣味,是快。这跟诵读经典不一样。诵读经典是为了知识,为了教训,得认真,严肃,正襟危坐的读,不像读诗文和小说可以马马虎虎的,随随便便的,在上,在火车轮船上都成。这么着可还能够教人百读不厌,那些诗文和小说到底是靠了什么呢?在笔者看来,诗文主要是靠了声调,小说主要是靠了情节。过去一般读者大概都会诵,他们诵诗文,从那诵的声调或诵的音乐得到趣味或快,意义的关系很少;只要懂得字面儿,全篇的意义不清楚也不要紧的。梁启超先生说过李义山的一些诗,虽然不懂得究竟是什么意思,可是读起来还是很有趣味(大意)。这种趣味大概一部分在那些字面儿的影象上,一部分就在那七言律诗的音乐上。字面儿的影象引起人们奇丽的感觉;这种影象所表示的往往是珍奇,华丽的景物,平常人不容易接触到的,所谓七宝楼台之类。民间文艺里常常见到的牙等等,也正是这种作用。民间流行的小调以音乐为主,而不注重词句,欣赏也偏重在音乐上,跟诵诗文也正相同。感觉的享受似乎是直接的,本能的,即使是字面儿的影象所引起的感觉,也还多少有这种情形,至于小调和诵,更显然直接诉诸听觉,难怪容易唤起普遍的趣味和快。至于意义的欣赏,得靠综合诸感觉的想象力,这个得有长期的教养才成。然而就像教养很深的梁启超先生,有时也还让感觉领着走,足见感觉的力量之大。小说的百读不厌,主要的是靠了故事或情节。人们在儿童时代就爱听故事,尤其爱奇怪的故事。成人也还是爱故事,不过那情节得复杂些。这些故事大概总是神仙、武侠、才子、佳人,经过种种悲离合,而以大团圆终场。悲离合总得不同寻常,那大团圆才足奇。小说本来起于民间,起于农民和小市民之间。在封建社会里,农民和小市民是受着重重迫的,他们没有多少自由,却有做白梦的自由。他们寄托他们的希望于超现实的神仙,神仙化的武侠,以及望之若神仙的上层社会的才子佳人;他们希望有朝一自己会变成了这样的人物。这自然是不能实现的奇迹,可是能够给他们安慰、趣味和快。他们要大团圆,正因为他们一辈子是难得大团圆的,奇情也正是常情啊。他们同情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的替古人担忧,这也因为事奇人奇的原故。过去的小说似乎始终没有完全移到士大夫的手里。士大夫读小说,只是看闲书,就是作小说,也只是游戏文章,总而言之,消遣而已。他们得化装为小市民来欣赏,来写作;在他们看,小说奇于事实,只是一种玩艺儿,所以不能认真、严肃,只是消遣而已。封建社会渐渐垮了,五四时代出现了个人,出现了自我,同时成立了新文学。新文学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文学也给人知识,也教给人怎样做人,不是做别人的,而是做自己的人。可是这时候写作新文学和阅读新文学的,只是那变了质的下降的士和那变了质的上升的农民和小市民混合成的知识阶级,别的人是不愿来或不能来参加的。而新文学跟过去的诗文和小说不同之处,就在它是认真的负着使命。早期的反封建也罢,后来的反帝国主义也罢,写实的也罢,浪漫的和感伤的也罢,文学作品总是一本正经的在表现着并且批评着生活。这么着文学扬弃了消遣的气氛,回到了严肃--古代贵族的文学如《诗经》,倒本来是严肃的。这负着严肃的使命的文学,自然不再注重传奇,不再注重趣味和快,读起来也得正襟危坐,跟读经典差不多,不能再那么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但是究竟是形象化的,诉诸情感的,跟经典以冰冷的抽象的理智的教训为主不同,又是现代的白话,没有那些语言的和历史的问题,所以还能够吸引许多读者自动去读。不过教人百读不厌甚至教人想去重读一遍的作用,的确是很少了。新诗或白话诗,和白话文,都离了那多多少少带着人工的、音乐的声调,而用着接近说话的声调。喜欢古诗、律诗和骈文、古文的失望了,他们尤其反对这不能诵的白话新诗;因为诗出于歌,一直不曾跟音乐完全分家,他们是不愿扬弃这个传统的。然而诗终于转到意义中心的阶段了。古代的音乐是一种说话,所谓乐语,后来的音乐独立发展,变成好听为主了。现在的诗既负上自觉的使命,它得说出人人心中所言而不能言的,自然就不注重音乐而注重意义了。--一方面音乐大概也在渐渐注重意义,回到说话罢?--字面儿的影象还是用得着,不过一般的看起来,影象本身,不论是鲜明的,朦胧的,可以独立的诉诸感觉的,是不够吸引人了;影象如果必需得用,就要配合全诗的各部分完成那中心的意义,说出那要说的话。在这动时代,人们着急要说话,因为要说的话实在太多。小说也不注重故事或情节了,它的使命比诗更见分明。它可以不靠描写,只靠对话,说出所要说的。这里面神仙、武侠、才子、佳人,都不大出现了,偶然出现,也得打扮成平常人;是的,这时候的小说的人物,主要的是些平常人了,这是平民世纪啊。至于文,长篇议论文发展了工具,让人们更如意的也更密的说出他们的话,但是这已经成为诉诸理性的了。诉诸情感的是那发展在后的小品散文,就是那标榜生活的艺术,抒写身边琐事的。这倒是回到趣味中心,企图着教人百读不厌的,确乎也风行过一时。然而时代太紧张了,不容许人们那么悠闲;大家嫌小品文近乎所谓软,丢下了它去找那硬的东西。文艺作品的读者变了质了,作品本身也变了质了,意义和使命下了趣味,认识和行动下了快。这也许就是所谓硬的解释。硬的作品得一本正经的读,自然就不容易让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于是百读不厌就不成其为评价的标准了,至少不成其为主要的标准了。但是文艺是欣赏的对象,它究竟是形象化的,诉诸情感的,怎么硬也不能硬到和论文或公式一样。诗虽然不必再讲那带几分机械的声调,却不能不讲节奏,说话不也有轻重高低快慢吗?节奏合式,才能集中,才能够高度集中。文也有文的节奏,配合着意义使意义集中。小说是不注重故事或情节了,但也总得有些契机来表现生活和批评它;这些契机得费心思去选择和配合,才能够将那要说的话,要传达的意义,完整的说出来,传达出来。集中了的完整了的意义,才见出情感,才让人乐意接受,欣赏就是乐意接受的意思。能够这样让人欣赏的作品是好的,是否百读不厌,可以不论。在这种情形之下,笔者同意:《李有才板话》即使没有人想重读一遍,也不减少它的价值,它的好。但是在我们的现代文艺里,让人百读不厌的作品也有的。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茅盾先生的《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笔者都读过不止一回,想来读过不止一回的人该不少罢。在笔者本人,大概是《阿Q正传》里的幽默和三部曲里的几个女吸引住了我。这几个作品的好已经定论,它们的意义和使命大家也都熟悉,这里说的只是它们让笔者百读不厌的因素。《阿Q正传》主要的作用不在幽默,那三部曲的主要作用也不在铸造几个女,但是这些却可能产生让人百读不厌的趣味。这种趣味虽然不是必要的,却也可以增加作品的力量。不过这里的幽默决不是油滑的,无聊的,也决不是为幽默而幽默,而女也决不就是情,这个界限是得清楚的。抗战期中,文艺作品尤其是小说的读众大大的增加了。增加的多半是小市民的读者,他们要求消遣,要求趣味和快。扩大了的读众,有着这样的要求也是很自然的。长篇小说的流行就是这个要求的反应,因为篇幅长,故事就长,情节就多,趣味也就丰富了。这可以促进长篇小说的发展,倒是很好的。可是有些作者却因为这样的要求,忘记了自己的边界,放纵到情上,以及劣的笑料上,去吸引读众,这只是合低级趣味。而读者贪读这一类低级的软的作品,也只是沉溺,说不上百读不厌。百读不厌究竟是个赞词或评语,虽然以趣味为主,总要是纯正的趣味才说得上的。1947年10月10作。(原载1947年11月15《文讯》月刊第7卷第5期)
上一章   朱自清散文集   下一章 ( → )
如果您喜欢免费阅读朱自清散文集,请将朱自清散文集最新章节加入收藏,阿苏小说网将在第一时间更新小说朱自清散文集,发现没及时更新,请告知,谢谢!朱自清所写的《朱自清散文集》为转载作品,朱自清散文集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